译文资讯|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您揭开乔治娅·奥·吉弗的另一面


发布时间:2023/6/11 1:30:56     浏览次数:

图片.png

《晚星(三)》,乔治娅·奥·吉弗,1917年;板上装裱的纸上水彩画;22.7 x 30.4厘米;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;唐纳德·B·斯特劳斯夫妇基金,1958年。

 

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(The Museum of Modern Art)断言,您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了解乔治娅··吉弗(Georgia O’Keeff)。这位已故美国艺术家以描绘花卉与沙漠景观的大幅油画而闻名。然而,在曼哈顿中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“乔治娅··吉弗:欣赏需要时间”(“Georgia O’Keeffe: To See Takes Time”)的新展览中,展出了这位艺术家罕见的120幅纸上作品,另有八幅与其素描相对应的奥·吉弗画作也在展出之列。展览囊括了以炭笔、水彩、蜡笔与铅笔绘制的风景、星辰、花卉、肖像及裸体画作。其中有些作品是写实的,有些是抽象的,涵盖了十分广泛的风格,以至于参观者一时间很难相信每件作品都是出自奥·吉弗之手。据《艺术新闻》(ARTnews)的记者泰莎·所罗门(Tessa Solomon)报道,策展人萨曼莎·弗里德曼(Samantha Friedman)表示:“奥·吉弗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却很少被理解透彻的艺术家。我在博物馆2020年的展览《零度》(‘Degree Zero’)中展出了她的一幅炭笔画作。人们在得知这是奥·吉弗的作品时都很震惊,因为这与他们对这位艺术家作品的预期不符。”像《黑线》(“Black Lines”)、《蓝线初绘》(“First Drawing of the Blue Lines”)和《蓝线X》(“Blue Lines X”)等作品中都包含细长的黑色抽象线条,就像高大的水鸟一样。与人们通常联想到这位艺术家的彩色油画花卉不同,这些作品也与展览中展出的她的写实肖像画形成了对比。在谈到奥·吉弗为美国画家博福德·德莱尼(Beauford Delaney)所作的肖像画时,《纽约时报》(The New York Times)记者罗伯塔·史密斯(Roberta Smith)这样写道:“奥·吉弗似乎被德莱尼迷住了,她为他画的肖像显示出一种温暖,而这种温暖很少在她的作品中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。

图片.png

《蓝线X》,乔治娅·奥·吉弗, 1916年;纸上水彩和铅笔画,63.5×48.3厘米;大都会艺术博物馆;阿尔弗雷德·斯蒂格利茨收藏,1969年。

 

该展览记录了奥·吉弗从1915年到1964年近几十年跨度的职业生涯。在剖析奥·吉弗纸上画作的过程中,随着她周而复始地回到同样的主题,观众将见证她的创作心路历程及创意的系列化成果。与厚重昂贵的帆布不同,纸张便宜且便于携带。这是她在早期职业生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,而后的一生她都在不断地回归于纸张之上。“纸张对乔治娅··吉弗作为艺术家的发展至关重要,”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助理纸质藏品保管员劳拉·纽菲尔德(Laura Neufeld)说,“当需要试验、找灵感或重新调整艺术实践时,纸张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舒心的、基本的选择。”弗里德曼指出,奥·吉弗对于绘画纸张的选择十分挑剔,往往会选择高质量的材料。在给丈夫阿尔弗雷德·斯蒂格利茨(Alfred Stieglitz)的一封信中,她写道:“一堆几乎有一英尺高的纸让我觉得自己太鲁莽了。”当油画颜料或木炭涂在纸上时,纸张就会褶皱变形,而奥·吉弗在创作作品时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性。

图片.png

《博福德·德莱尼》,乔治娅·奥·吉弗,1943年;纸上蜡笔画,38.7×29.2厘米;明尼阿波利斯市麦隆·库宁美国艺术收藏馆。

 

《华盛顿邮报》(The Washington Post)的记者塞巴斯蒂安·斯密(Sebastian Smee)写道:“这场展览将带我们了解一位伟大艺术家天赋的内在,并让我们重拾对其大量熟知作品的好奇心。展览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个别的代表作,更精妙的是汇集了奥·吉弗针对相同主题创作的一系列作品。”奥·吉弗反复创作的“相同主题”之一是她的水彩系列画作——“晚星”(“Evening Star”)。“那颗晚星让我沉迷,” ·吉弗在她的自传中写道,“我心无旁骛,只想与那颗星星一起走进那个无名之地,走进那片辽阔的夕阳里。”本次展览集齐了奥·吉弗“晚星”系列的所有作品,一共八件,色调热烈与柔和并存。其中一些晚星的描边鲜明而整齐,一些则像云一样朦胧。正如整个展览中看到的那样,她反复运用了画大圆的形式。在描绘小提琴的卷轴时可以看到,在描绘子宫中蜷缩的胎儿时同样也可以看到。观众通过不同的冥想一次又一次地欣赏这些形状之后,就会意识到奥·吉弗的魅力所在。他们可以开始分析她脑子里的想法,理解她在纸上试验想法时感受到的自由。《波士顿环球报》(The Boston Globe)的记者默里·威特(Murray Whyte)表示:“随着奥·吉弗变得声名显赫,我不禁好奇她是否开始感到被期望所束缚,要维持她精心打造的人设。而在这场充斥着可能被视为小众作品的展览中,我们所担心的那些因素一个都没有出现,整个展览充满了一次又一次创作的乐趣。

稿源:史密森学会网站

翻译:陈妍玉

编辑:田嫣

初审:钟璇

终审:米雪